帝京城外以北,从安定门出城,沿着官道骑马而行大约一个时辰,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园林,名为“玉青园”。
此园始建于孝宗年间,原主人是孝宗皇后之父,世宗年间被收归皇室。穆宗皇帝登基后,将其赐给了燕王。经过世宗和燕王的修葺,如今的已经占地一千五百亩左右,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轩、听水阁、花聚亭等仿江南山水建筑,被誉为帝京第一园。
燕王因为年迈缘故,很少离开位于帝京城中的府邸,已经多年不曾到这座园林中来,又因为近些年战乱缘故,王府收入骤然减少,可王府开支又是巨大,从宦官奴仆到王府护卫,每月便要万余两银子以上,这还不算人情往来、吃穿用度等开支,所以维护这座园林,便让燕王有些不堪重负。7
许多人以为诸王富贵无比,仅次于皇帝,其实不然。当年诸王坐镇各自封地的时候,还能算是如此,可在张肃卿推行新政,诸王陆续入京之后,封地税收和王府收归国有,诸王的好日子便到头了。
原本诸王坐镇封地,时常会出现一州税收难以供应王府开销的局面,朝廷财政压力巨大。于是穆宗皇帝在张肃卿的建议下,将诸王陆续迁入帝京。而诸王经历了宁王之变后,麾下兵马被一削再削,诸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宁王和齐王被打压,剩下人群龙无首,再加上金帐汗国南下和西北五宗起事等原因,诸王不得不放弃封地王府,进入帝京定居,从坐镇封地变成了遥领封地。
在此过程中,诸王积攒多年的财富大多被充入地方藩库或者收归国库,除了齐王府这个例外,其他王府也成了摆设。其护卫更是从原本三千之数削减到百人,三千之数看似不多,当年齐王徐无鬼就是以三千门客而闻名天下,可见其中厉害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等同是变相削藩,使藩王变为单纯的亲王。而作为妥协交换的条件,穆宗皇帝同意诸王参与政事,加强了宗室在朝廷中枢的话语权,所以诸王们虽有怨气,但也没有被逼到绝路上,不至于孤注一掷。
如此一来,诸王在事实上成为王朝官僚系统的一员,没了地方藩库的供养,亲王年俸只有一万两银子,财政也随之成为一大难题。
诸王收入一般有这几个来源:第一,爵位的俸禄和禄米;第二,官职的俸禄和补贴,比如宗人府的宗人令便是官职,在爵位之外另有一份俸禄;第三,名下田庄矿场等的收入;第四,名下各种铺子的经营;第五,宫中赏赐;第六,人情往来,交际互赠,不过也是一项巨大支出;第七,随甲,即空额,朝廷拨给的各府兵额是可以酌情使用的,不一定满额,所以诸王如果不要体面,也可以吃空额。
虽然诸王的收入不低,但开支巨大。
一个亲王要养的王府内外关防府员、宦官、随甲以及各种经营庄园店铺的奴仆管事,更甚于一座总督府。其他支出同样极为浩大。尤其是各种用度物资的采办,庄园和陵寝的修建维护,以及王妃、侧妃、世子、世子妃、侧妃、郡主人情往来的开支等等。
燕王年纪大了,子孙多,王府中人口多,开销自然大,这王府的财政便成了个绕不过去的难题。
故而燕王平日里甚是俭朴,其他诸王皆畜声伎,恢园囿,唯有燕王崇尚儒素。其俸粢,除日用外,皆置买田产屋庐,岁收其利。宗室之中,不少人以吝啬笑之,燕王言道:“汝等何无远虑藩邸除俸粢田产外,无他贷取之所,不于有余时积之以待后人之储,则子孙蕃衍时,将何以为析产赀也”
这座玉青园,并非燕王主动想要,而是穆宗皇帝因为燕王将谢雉进献入宫的缘故特意赏赐给燕王,燕王不得不要。对于燕王来说,就好似普通百姓得了千里马,扔了不舍得,留着又伺候不起也养不起,关键是皇帝所赐,还不能卖。当然,穆宗皇帝不似世宗皇帝那般好奢华,生活简朴,登基第一件事便是缩减宫中用度开支,穆宗皇帝是不是有意把这个烫手山芋抛给燕王,就不得而知了。
为此,燕王想了个法子,暗地里偷偷地将整座玉青园租出去,虽说此举有损宗室体面,但架不住收入可观,这也是许多没落宗室管用的手段。这些宗室自幼锦衣玉食,不通生计,家道败落之后,就开始卖家当,卖完值钱物件没有其他可卖之后,就把自己住的地方租出去,毕竟都是几进的大宅子,租出去一半,自己和家人还能在另一半生活。
燕王不至于如此,却也算过一笔细账。维护玉青园,王府每年要支出大约两万直闲着,等同是银子打水漂。可租出去,每年却能净赚十万两银子,而且由租户承担这笔维护庄园的开销,一来一回,将近十三万两银子,而一位亲王的年俸也不过才一万两银子,这等同是平白多出十三年的俸禄,怎么算,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于是燕王便将这座玉青园给租了出去。至于谁有如此大的手笔,肯定不是帝京本地人。倒不是说帝京权贵没有这等财力,而是没这个必要,毕竟都是在本地有宅邸庄园之人,有这十万两银子,还不如好好拾掇下自家的园子。再有就是,燕王也不好意思租给自家人或者邻居,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于是,这座玉青园最后被一户来自江南的苏姓人家给租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