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非没有人对东海新军提出过质疑,最大的反对派不在朝堂,反而就在青龙苑之中。
晏殊,晏大官人其实对东海新军是持有否定和怀疑态度的,他认为人数为王,花同样多的钱打造一支军队,如果人数上不去的话,装备、战术再精良也难以赢过对手。
还有一点就是忠诚度的问题,当一支军队精锐到其他部队难以企及的时候,他们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安分的情绪,而且就宋北云的思路来看,东海新军这样的部队轻易不能也换不动主将。
那么当这支精锐出现了叛乱时,该如何平叛假设他们真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战力,那么他们一旦出现了问题,谁又能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分歧当然会存在,而且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青龙苑内出现不一样的声音是好事,因为在缜密的思考过之后提出的问题,其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建设性的。
所以小宋对晏殊提出的问题也给出了系统化的整理和解释。首先就是为什么不用同样的钱打造一支更庞大的精锐部队。
小宋对此的回答其实很简单,队伍越庞大,分摊下来到每个人身上的经费就会变少,那么最终充其量是在大宋制造一个皮室军出来。这没有意义而且也不一定能比辽国的皮室军更强,更不用说草原上正在逐渐成型的重骑兵还有金国的快速反应轻骑兵。
所以东海新军只是一个试点工程,他们现在的昂贵是有必要的,因为当技术成熟之后,装备上的价格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等那时扩军便有了坚实有力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宋北云专门为此拿出了一个未来二十年的扩军计划,上头除了东海新军之外,还有渤海新军和南海新军,三个新军未来主要作战任务并非在陆上而是海上,等到海航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这三个新军会成为大宋的海军。
虽然大宋本身有水师,但海军跟水师的任务范围完全不一样,面对的敌人也将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最先发展的必然是海军。
在海军之后,会有四个新陆军的建制,分别是对应北方的卫戍师,主要职责是固土守城。这个部队会成为大宋最强的盾,牢固的扼守在长城沿线,防御一切外来之敌。
之后还有对应南方威胁的多用途内卫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攻略南方诸国,是以土工作业、爆破、远程轰炸为主要手段攻坚部队,是大宋的箭。最后两个则专门为骑兵设计的骑兵杀手部队一支是用来对抗草原、金国骑兵一支是用来对抗色目人骑兵。
两支部队会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地形、作战方法和兵种特征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它们便是大宋最锋利的矛。
这一共七支部队要是同时开建那未来史书里就会记下这么一段话“国恒以弱灭唯汉与宋以强亡”,穷兵黩武完全会拖垮国家经济。
所以现阶段一支东海新军就差不多行了等完成了宋国经济建设的大工程,大宋的王下七海武只要a过去就没人能顶得住。
至于忠诚度问题小宋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到还真的就是被晏殊给提醒了,于是乎政委制度应运而生,这些政委绝大部分都是在世家子弟中选拔而出,家中有史家弟子、开疆之士和御史台众者优先录取。
这些人会先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而且都必须是读书人他们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建立一个国与家并重之概念,把他们的忠诚度拉满。
等到考核结束之后,这些被称呼为政委的人就会被投放到各级部队中,他们在军营中的作用非常大但是权力并不大他们无法调动兵权,但职级却是与军队当前指挥人员平级所有的内务、监管等职责都由这些人完成,指挥官只需负责打仗和日常作训。而且这个群体会进行定期轮换一般这个期限是三个月,战时视情况而定。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宋北云在青龙苑里把皇帝的职能完整的分析给了赵性听过赵性也听进去了。现在赵性就是按照那份职能报告上的内容在行使权利,一般的小事都由内阁自己解决,而大事要经内阁与皇帝共同审议通过才可以执行。至于什么是大事,那份职能报告中也给出了明确的分类。
首先是各级战争,只要是战争都需要皇帝的参与。其次是各种灾害,包括但不限于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这些也是需要皇帝进行参与的。剩下的零碎,比如某些事故、特殊案情也都有明确的皇帝职能划分。
比如一个地方出现了一起凶杀案,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三十人,皇帝就必须亲自对案情进行督办和审批,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冤假错案的存在。再比如某地粮仓在核算时,少了一万五千斤以下都由州牧长官进行处置,超过一万五到十万斤则由内阁处理,而如果超过十万斤就必须由皇帝进行关注。
而皇帝最大的权力则是关于内阁的任免、对等外交和军队建设,特别是军队建设,三年内会逐步将各级将领手中的兵权收拢归于中央,未来只有皇帝本人才能行使调度权,不再会出现授权制。
这一系列的建议内阁看了都说好,建议形成常例。而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内阁制的出现,看似赵性忙了,但实际上他现在又更多时间去喝花酒了并且在他喝花酒的同时,内阁还都需要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