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这可太燃了(1 / 2)

小房子边。

听到不知哪里响起的嚷嚷声。

包括黄卫国、老郭、以及叫做蔡少辉的青年在内,三个人顿时齐齐一愣。

片刻过后。

黄卫国率先反应了过来。

只见他瞳孔猛然一缩,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凝重了起来。

随后他看也没看失火的窑炉,而是转头望向了老郭和蔡少辉二人,急促的道:

「郭同志,蔡同志,似乎出状况了」「对了,你们身上有带着枪吗」

老郭闻言点点头,拍了拍腰间某个略显鼓胀的区域,同时问道:

「带着呢,怎么,黄厂长,你觉得可能是敌特在搞事

黄卫国闻言转头瞥了眼窑炉所在的烟囱,迟疑片刻,语气有些不确定:

「说实话看上去不太像。」

「毕竟距离太远了,动机也不合逻辑

「但郭同志,你们的身份太特殊了,还是谨慎点好啊。

黄卫国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认真。

虽然这个年代的瓦窑厂或者说工厂还没有后世那样全备的安全管理体系。

但基本的一些规则还是会遵守的。

比如说污水要排在水源地的下方,不能污染上头的居民用水。

比如厂子内最少有一处水塔要保持蓄满状态,防止火灾之类的情况发生。

又比如

生产区和库房要分开,防止原料、成品这些因为生产区的意外而损毁。

这些都属于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有不少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作坊时期。

因此在设计之初。

瓦窑厂的生产区和库房就被分成了两个区域。

这两个区域光直线距离就有两百多米,中间还隔着四五道墙,连入口的朝向都是两个方向。

因此如果真的有敌特想要针对老郭他们

他脑子得瓦特到什么程度,才会跑去生产区搞事,从指望而影响到库房这边

更何况从敌特角度来说。

在西海省这种偏远地带不同于燕京或者申城,收集情报的重要性显然要远大于单纯的搞破坏。

这时候放火除了暴露自己的存在不会有任何意义,脑子瓦特到这种程度的敌特,正常来说应该连49年都活不到来着

所以从逻辑方面出发。

黄卫国更倾向于是一次普通的意外,虽然这个意外来的有点打脸,但问题并不算大高低一场火灾,难道还能给你整个几十年后的人出来

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

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老郭来自那个神秘无比的「矿」上,同时他还肩负着转运国外那些「新瓦'的使命,身份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无论如何,黄卫国都不能容许老郭和蔡少辉二人出事。

即便这真的是一起偶然意外,他也依旧要以特殊事件进行对待。

多虑的后果顶多是虚惊一场,亏不了什么东西。

但大意的代价恐怕就是万劫不复了。想到这里。

黄卫国不由深吸一口气,对老郭和蔡少辉说道:

「这样吧,郭同志,蔡同志。」

「现在「新瓦'既然已经交接完毕,我们干脆就先回库房那边,找林营长他们汇合吧。」

「不管是虚惊一场还是真的发生了意外,林营长的身边肯定都最安全的。」

「汇合后我去找安定公

社的王社长,请他调度民兵去起火的窑炉维护秩序王社长也是我们外围保密阵线的一员,他的身份在出发前你们应该也被告知过。

老郭见说点点头,回道:

「没错,矿上的领导是和我说过王社长的事情,请他出面也是最稳妥的方案。」

黄卫国不愧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见此情形便当机立断的说道:

「好,那我们就别在这儿瞎耽误时间了,先去和林营长汇合吧。」

说罢。

他便带着老郭和蔡少辉离开了屋子。几分钟后。

黄卫国三人带着手提箱返回了原先的库房入口,见到了等候在此的林营长。

林营长此次除了指挥汽车连外,还带了一个三十人的步兵排随行。

这个步兵排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协助物资搬运,毕竟二十多吨重呢二十吨就是40000斤,按照一个人每次能扛五十斤来算足足要搬个团队进行协助。

但若是遇到特殊情况,他们则随时可以转变成一支强有力的攻坚小队。

此时的步兵排已经有半数人员进入了待命状态,见到老郭的身影后,林营长连忙快步迎了上来:

「友来同志」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能听出林营长内心的紧张。

老郭上前与他握了个手,说道:「林营长,久等了。」

林营长目光在老郭另一手拎着的箱子上飞速一扫,没有出声,心中便明白老郭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随后他思索片刻,看了眼远处的浓烟,对老郭问道:

「友来同志,现在具体情况尚未明朗,你是和少辉同志先出城还是」

老郭指了指黄卫国,将此前黄卫国的想法复述了一遍:

「这就是黄厂长的想法,我个人的观点也是留在厂内。

一旁的蔡少辉闻言,悄悄的瞥了老郭一眼。

他和老郭搭档也有小一年了,对于老郭的性格也算了解颇深。

他敢拿半个馒头打保票。

老郭留在这儿的目的至少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黄卫国之前说的那几条鲫鱼。

毕竟这事儿大概率就是一场意外,现在离开的话安全是安全,但鲫鱼肯定就没影儿了。

而在他们身边。

眼见老郭与林营长顺利汇合。

黄卫国在骤然轻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没忘了自己要做的事儿:

「既然如此,诸位,我就先去窑炉那边看看,你们多注意一下天空如果真有意外

「我会第一时间发射信号枪,子弹是蓝色的。老郭闻言点点头:

「没问题,我记下了。」交代完这些。

黄卫国又把厂区大门的钥匙交给了老郭,便匆匆赶向了窑炉。

如今的贵德县下属有五个公社,人口并不算多,一共只有两万出头。

等再过个小二十年,现如今的公社就会被改制成乡镇,成为仅高于村级的国家基本行政单位。

黄卫国所负责的瓦窑厂隶属于五个公社中的安定公社,也是全县最特殊的一个公社:安定公社贡献了全县超过70人数的民兵,并且社属企业负担的生产任务有50都来自鄯州。

因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安定公社的社属企业门外,都可以看到不少外地牌照的货车,取货的时候好不热闹。

这种情况在眼下这个计划经济时代还算常见,因此时间一长,大家也就逐渐习惯了。某种程度上来说。

安定公社就是后世工业乡镇的雏形。除此以外。

安定公社的民兵训练基地距离瓦窑厂也很近,二者的直线距离大概就四五百米的样子。

加之和老郭等人的交接耽搁了一些时间。

因此当黄卫国抵达现场的时候,公社社长王长林已经带着民兵开始扑火了。

「社长」来到现场后。

黄卫国从围观的人群中挤出一条道,快步来到了王长林身边,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

「对不住啊社长,库房那边有些事耽搁了,下次公社大会上我一定做检讨」

王长林是个面色黝黑身形瘦小的男子白衣黑裤,脚上穿着一双有些开胶的鞋,闻言摆了摆手:

「卫国同志,检讨的事情到时候再说,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关注一下火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