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怎么少了一副碗筷(1 / 2)

天字一号大牢。

除夕夜,六扇门各部司大多数都已休沐,唯独提牢司,依旧坚守在岗。毕竟,这里面看守的犯人都是朝廷重犯,不敢有丝毫马虎,相反的,较平时还加强了防卫。

范小刀拎着酒菜来时,看到一枝花正在吃剩下的馒头,只见一枝花脸色憔悴了许多,头发也不像以前那样板板正正。

调到江湖司之后,他来的次数也少了,上次来还是大半个月前,怎得现在他状态这么差

他是陛下重点关照的犯人,平时伙食还不错,按理说除夕夜,那些囚犯们都会有顿酒肉,怎么他伙食变得这么差了

他问刘牢头,牢头道,“这是宫里的交代。”

“宫里”

刘牢头道,“数日前,司礼监陈公公来探了一趟监,出来后就如此交代了。”

范小刀让老刘打开牢门,拎着酒肉走了进去,“前辈,我来看你。”

一枝花看到范小刀酒肉,将那半个馒头往旁边一扔,直接夺过来,先倒了一碗酒,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痛快除夕夜还能来看我,算你有良心。”

“我调到了江湖司。”

一枝花恍然道,“难怪也不来找我问案子了,原来去了那边,不用查案了。”

“也不是,只是事务性的工作多了不少,前不久刚举办了个武林大会,前后忙了大半个月。”范小刀道,他将最近武林大会的事跟一枝花简要讲述了一遍,特意说了一下太子的江湖新政。

一枝花满不在乎,道,“听着倒是挺热闹,然并卵。”

“何出此言”

一枝花道,“你们那个主子,要是有他老子一半的阴险,也不至于在京城被人牵着鼻子走,被一个小女子打压的厉害。不过,这个江湖实行九品制,确实操蛋好端端的一个江湖,被朝廷三番两次,弄得乌烟瘴气,现在的江湖,直接成了朝廷的走狗了。”

范小刀提醒道:“前辈,我也在朝廷当差。”

一枝花道,“你还不如走狗呢。”

“这有可比性吗”范小刀道,“我好心来给你送吃的,不是来听你训话的,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呢。”

一枝花道:“来都来了,急着走什么怎得,要跟姑娘约会去”

听到这句话,范小刀想到了白无常,心中一沉,这脸色变化,没有逃过一枝花的眼睛,他笑道,“看来,最近感情不顺利。”

范小刀道,“酒菜给你送到了。我是来跟你辞行的。”

“辞行”

范小刀道,“我要离开京城了,去江南。”

他将太平公主把他和赵行逼走之事说了,一枝花安静的听完,道:“窝囊”

“那能怎么办我们杀了余人。”

一枝花惊道,“余人,他还没死二十年前,他挨了我一拳,本以为没几年气数,没想到还多活了这么久。不过,估计武功也退步了不少,否则,以你们二人武功,根本不是他对手。”

范小刀有些好奇,“当年,你们魔圣教,为何要造反”

一枝花道:“朱大葱那家伙,野心勃勃,觊觎我们圣教宝物,我们不从,就用狗屁的江湖新政来孤立和分化我们,那时宋金刚也是愚忠,真率江湖各大门派围剿我们圣教总舵,那时,我们圣教在江湖上可谓是号令天下,可是朱大葱又是拉拢又是挑拨,最终导致教中内乱,最终被那些名门正派趁虚而入,否则,以朝廷的实力,又怎能奈何的了我们”

“什么宝物”

“长生之道。”

范小刀道,“天下哪里有长生之道,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你们皇帝当年正是因为见到了仙人,觉得人间的权力已经满足不了他了,才一心修仙,哼,向他那种心术不正之徒,就算得到长生之道,最终的结果也是走火入魔,魂飞魄散。”

一枝花道:“临行之前能想到跟我道别,也算是你有心,不过,也不会太久,过不了多久,你们还是会回来的。”

“为何”

一枝花道,“京中将有剧变发生。”

这勾起了范小刀兴趣,“什么剧变”

一枝花略带嘲讽道,“看来,薛应雄的锦衣卫,这些年来依旧没什么长进。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范小刀想起昨夜偷听到李觉非父女的那番话,忍不住好奇,问:“你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何连春风夜雨楼的人,也都盯上了你。”

“春风夜雨楼”

范小刀道,“就是李觉非。”

一枝花想了想,“不认识,没印象。”

也对,春风夜雨楼不过是最近十几年才起来,一枝花在这里关了二十年,不知道夜雨楼也不奇怪。

范小刀又问道:“两年前,我义父来京城,说在六扇门秘道之中,给我留了样东西,前辈,当时你们见过面,可否透露我一些”

一枝花道:“秘道吗,当然是秘密。”

“这样打哑谜有意思”

一枝花道,“我不告诉你,是为你好宋金刚确实来找过我,你没来京城之前,你的事我已听过一部分,不过,以你现在的武功,根本无法开启那条秘道。”

“为什么”

“你可曾听说过书剑山”

范小刀摇了摇头,这个词他倒是头一回听过,一枝花苦笑一声,“怕是现在这个江湖,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了。”

“那是谁暗算了我义父”

一枝花冷冷道:“你比我清楚。”

范小刀心中咯噔一下。

一枝花的意思很明显了,害死他义父的,除了皇宫里的那位,还有何人

一枝花又道,“当年宋金刚从皇宫中抢走的那个孩子,便是你。你的母亲,曾是我们的好友,你的父亲,正是人间最虚伪的那个男人。”

范小刀心中虽已有了猜测,薛应雄、陈铨,也都曾有过暗示,但如一枝花这般直接了当的说出来的,他是第一个。

他心中极不愿相信。

可是他又不得不信。

否则,以京城中的那些贵人,又如何对自己刮目相看

皇帝也知道,但他不说。

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猜到的人,却不少。

毕竟,当年那件事在京城中太过于轰动,闹得京中人尽皆知,虽然事后皇帝竭力隐瞒事情的真相,又命锦衣卫杀了一大批人,但是却堵不住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