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这么大功劳,自然不会小气的。
这次领军的是赵枢,其次是岳飞,宋江他们。
太监杨戬宣读诏书,在朝堂上巴拉巴拉一大堆,首先是冠冕堂皇的话,诸位建功立业之类,然后便是册封。
首先是宋江,他们都升官了,大多都是武将。
地位都很显赫。三品之下,没什么可说的。
其次是岳飞,被提升武将官职,册封为三品禁军马兵使。
同时封岳飞勇武侯,享受侯爷俸禄。
这个册封就有点大了。
封侯拜相了属于是。
岳飞不到二十岁就封侯了,是因为上报战功的时候,赵枢说岳飞骁勇善战,人品忠义,是朝廷值得重用的人才。
之前两次剿匪,岳飞都有参与,且胜利归来,这次攻打西夏也出了不少力。
加上赵枢有意举荐,宋徽宗也喜欢岳飞,所以直接给他封侯。
“勇武候我岳飞封侯了”
岳飞跪在大殿中,浑身颤抖。
脸上冷汗直流,他才二十岁不到,这侯爷之位太高了。
但岳飞也没矫情,既然被册封,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接受了。
成为了侯爷,位高权重,他才能更好为朝廷效力。
为此,现场不少官员都议论纷纷,还是很羡慕岳飞的,想当年他们这个岁数,还只是一个书生呢。
岳飞就已经封侯了。
虽然大宋士大夫地位高,武将肯定是不如的,但侯爷爵位那也是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
宋江等人也是热血沸腾,他们也想要建功立业,他日有这一天。
当然,他们也就是想想,毕竟贼寇身份在,失去了肃王这个靠山,他们还是非常危险,自身地位还不稳,所以暂时也不想太多。
岳飞除了是侯爷外,还是武官。
掌有兵权。
也是在禁军麾下。也是在赵枢手底下。
因为赵枢也被册封了。
赵枢这次,直接被册封为了副殿帅。
也就是殿前司的副殿帅,高俅的副手。
掌管禁军,不过只有训练之权,职位在高俅之下,可以操练禁军,掌握基本的一些权利。
真正要调兵,权利还是在枢密院和皇帝那里。
赵枢并不介意。
介于赵枢和宋徽宗的关系,实际上这禁军和掌握在他手中没什么区别。
另外赵枢本身是亲王,爵位本来就很高,其实是不好封赏的。
宋徽宗想过,借此机会直接更换太子。
不过宋徽宗感觉阻力大。因为太子没犯错,赵枢之功的确可以成为太子。
但皇长子本身就是太子,他没犯错,不能因为其他皇子优秀,就直接更换,到时朝堂阻力大。
蔡京他们也不会同意。
想来想去,宋徽宗决定给赵枢划分封地。
不错。
就是封地。
当其他人的封赏到位,该升官的升官,该金银赏赐的赏赐,一切就绪之后。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扫视现场四周朝臣,最后锁定肃王身上:“枢儿,这次你为大宋得二十三座城池,功不可没。
朕,决定封赏属于你的封地,你喜欢哪里尽管说,朕都准了。”
宋代的王爷是没有封地的,只有名义上的爵位和自身俸禄,封地是不可能给的。
对于封地,在场的文武百官炸了。
这绝对不是小事。
封地吗
赵枢也是有些惊讶。
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藩王之乱,导致家国动乱。
宋朝分封了许多王爷,却没有一个谋反的。
因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夺走了后周恭帝柴宗的天下,故而对地方势力十分限制。
宋朝的王爷不过是徒有虚名,因为赵光义是弑兄夺位,故而为了后世不再发生这钟情况,宋朝皇子成年后会被封为王爷。
实际上没有封地,更没有任何兵权。
宋朝重用文官,甚至导致在地位上一些大员的权力远在王爷之上。
不仅如此,宋朝王爷的爵位并非世袭,皇子被封王爷,王爵也是在其身上,王爷的子孙不管是否嫡子,只是将年纪最大的一位封为公爵。
其他的王子们没有任何爵位,最多也就是允许其入朝为官。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宋朝才没有发生过藩王之乱。
如今,宋徽宗要开这个先河
在场的文武百官能同意吗
毫无疑问,王藻第一个站了出来,言辞坚决:“陛下,王爷划分封地,这万万不可”
王藻将历朝历代关于藩王造反的事情描述了出来。
当然,宋太祖的他不敢说。
倒是提出了宋太祖不允许有藩王存在之类的话。
蔡京也是极力反对。
王黼则是目光闪烁,若是以前,他肯定跳了出来,现在他举棋不定,所以只是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便不在说话。
而梁师成,童贯,李彦他们也没有说出什么实际性的站位立场。
由于王藻反对的过于厉害,宋徽宗有些烦躁,他说了一句话:“王爱卿,朕问你,夺取西夏二十三座城池,此功大吗”
“大,非常大,这样的事情古今罕有。”
王藻对于功劳,不能否认。
短短几个月,没有损失多少兵马,反从西夏得到了大量的粮草,军用物资,还有矿石铁矿山脉,以及二十三座城池,镇压了西夏。
此乃大功。
“好,既然是大功,朕册封他一个副殿帅,恐怕是不够吧”宋徽宗又问道。
“这”王藻被问住了,赵枢本来就是王爷,建立功劳册封个副殿帅,这还真不够。
“补给封地,享受王爷待遇不行,那你说说,朕给他册封什么”
这时李纲站出来:“王大人,如果不册封地,以亲王之尊,又建立如此功劳,难道给肃王一个太子之位吗”
李纲在这种时候,将太子位点了出来。
这话一出,全场众人神色纷纷色变。
赵桓脸色铁青,王藻更是懵了。
对啊,这么大功劳,不封领地,难道册封太子
赵桓是他的外孙,这怎么能行
这是绝对不行的
王藻忽然看向旁边不远处的高太尉:“陛下,太子之位已经定下,关乎天下民心稳定,不能轻易更换,而且太子没犯错,也没有更换的道理,不如,将武官之首的太尉之职,册封给肃王吧如此,才更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