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仪和墨欣桐随着观察者的飞船来到中子星附近时,才知道两人下了一个多大的赌注。
飞船目前所在的位置距离中子星很远,不会过分受到中子星的引力牵引,但两人仍能感受到中子星带来的无穷大的引力。
最客观的感受便是飞船窗外,一切宇宙尘埃都在往这颗莹白色的星体坠去。
“宇宙星体中,中子星的质量仅次于黑洞,其重量可以影响光的轨迹,当光通过中子星附近时,会因为巨大的引力而弯曲。因为其的高密度,也使它拥有强大的表面重力。
当你们两个站在中子星表面时,如果想要脱离它的束缚,起码要加速到光速的一半。
但一般情况下,其实你们根本不可能站在中子星上面,因为当你们靠近中子星时,还没去到它的上空,就会被强大的引力撕碎。
就算成功到达了中子星表面,也要面对高达一百万摄氏度的表面温度,相比之下,你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太阳表面只有六千摄氏度。
不过你们可以放心。我的航舰有抵消重力的功能,同时能加速到光速的一半以上,足以让你们进出这颗星球。
同时,我能让你们进入用于安放能量引流设备的机器体内,从而避免这种高温。但也是有限的,只能维持三小时左右的时间。
中子星有一些和普通恒星相似的性质,它的内核核心是液态,核心外侧包裹着非常坚硬的固态物质,也正是这些物质,阻碍电磁波的流动。
你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核面内三公里的地方,在之前探索机器挖出的轨道中,成功找到一条路径完全一致的轨道,在这条轨道的尽头把能量引流装置放下。”
观察者看向正在观察舱里注视中子星的丁仪和墨欣桐。
“你们两个人真的决定了吗一旦进入中子星的表层后,发生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有具体的数据吗”
丁仪回头问观察者。
观察者感觉两人去意已决。
“有。这是两份来自中子星正东区和正西区的数据图。”
丁仪和墨欣桐接到两个模糊的空间图,两人需要在这两幅模糊的空间图中,在不联系对方的前提下,走准每一步,才能达到同样的位置。
丁仪对墨欣桐说:“我知道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使用机械操作的话,两条单机程的机械机器,对前进方向的选择都是基于各自的算法。就算两者的算法基础一样,但两地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也会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对一些决策产生偏差。使两台单独工作的机械在岔口轨道的选择上出现失误。
而因为中子星地壳里隔绝了电磁波和机械对空间的感知判断力,让机械没法根据先前设定的路线走下去,也无法通过外部纠正路线。只能通过机械内部的算法逻辑,进行道路选择。虽然两边的道路图都是一样的,但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才能在轨道群里试错走到一个相同的轨道的尽头。
而我们两个不是机器。在机器所给的判断下,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选定了一条路后,我相信在你那边,你要是也出现了分叉路,你会和我想到一块去,选择同一个分叉方向。”
墨欣桐点点头,她其实很害怕。
因为这是在赌两人的命。
但想了想,这种事情早就发生过了。
她选择相信自己和丁仪的默契,相信自己在面临选择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确定两人没有改变主意后,观察者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教会两人使用相关的工具,并且训练两人的身体,使其能够适应中子星,以及前往中子星等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状况。
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丁仪和墨欣桐穿着一层巨厚的宇航服,透明,但足足有三十厘米的厚度,各自坐上一条尖锥飞船,前往中子星的两个方向:正东区和正西区。
丁仪看着飞船外的环境在不断变化,船舱时不时传出挤压的声音,屏住呼吸。
他对眼前这台机器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观察者为了方便人类操作,故意设有操作台。
当尖锥飞船在中子星上停靠下来后,丁仪来到操作台前,开始操控机器。
这个在后面尾舱安放着能量转换器的机器十分厚重,才能抵抗外面一百万摄氏度的热量,但纵使如此,丁仪还是能感受到舱内的温度也在不断的升高。
他感觉自己进入一锅不断烧开的热水中。
他目前穿着的厚重宇航服没有先前走出太空的宇航服那么便利,因为太空的重力、压强、温度与中子星表层完全不同。
这么厚重的宇航服,要是他走出机器外,也只能坚持十来秒的时间,就会被这几乎每立方厘米都有喜马拉雅山脉重的重力压成肉泥,然后瞬间气化。
丁仪看到了轨道的入口,驾驶机器慢慢进去。
这时候,联系外界的频道全部消失,他变成了孤身一人。
想着这个中子星只有五十公里的半径,在一百公里远的这个星体的表层,墨欣桐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情,丁仪便快速沉静下来。
他得专心,得竭尽全力地前进,不辜负墨欣桐在那边的努力。
丁仪潜意识里把墨欣桐可能遇到危险的可能性给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