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接风饯行(1 / 2)

过河卒 莫问江湖 2093 字 1天前

东华真人还没有不近人情到不让齐玄素见上张月鹿一面。

如果两人已经结成道侣,那么东华真人把齐玄素派到婆罗洲之前,还要象征性地征询张月鹿的意见。

时间进入四月末,距离清微真人定下的回师之期还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凤麟洲的道门大军会分批次陆续返回玉京,张月鹿就在第一批返回玉京之人当中。

齐玄素自然要去迎接。

其实不仅仅是齐玄素,还有大批正一道弟子也要前来迎接,这与以前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其中就有董白靖。

董白靖原本在吴州道府担任主事,四品祭酒道士。因为张拘成升了江南道府的掌府真人,产生了一连串的人事变动,董白靖作为张家的女婿,从吴州道府来到玉京,升为三品幽逸道士,担任金阙执事。

所谓金阙执事,类似于朝廷的内阁学士。众所周知,阁老们是指内阁大学士,可内阁事务繁杂,不可能让几位大学士事事亲力亲为,于是就要为他们增加专职属官,即内阁学士。

道门的金阙也是如此道理,不过更为复杂。金阙名义上有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七位平章大真人、三十六位参知真人、二百余旁听真人,可这些真人们都有其他事务,比如身为金阙首席参知真人的东华真人,同时还是紫微堂的掌堂真人,又在事实上辅佐地师执掌全真道,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

放在金阙这边,所以金阙执事就应运而生,多是由四品祭酒道士或者三品幽逸道士担任,辅佐参知真人,以文案工作为主。

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言。

过去的时候,董白靖没有多么远大的志向,知足常乐,就这么一直留在吴州道府。只是经历了被李命煌当面打脸的事情后,他也不得不转变想法,为自己争一争了。毕竟齐玄素帮得了他一时,帮不了他一世。

董白靖作为张家女婿,自然也要来迎接天师和慈航真人共同钦定的第道领袖张月鹿。

齐玄素见到这位名义上的堂姐夫,便主动上前寒暄一二。

董白靖在亲近中又透着几分恭敬。

说亲近,因为两人算连襟,而且齐玄素帮过他,这是一份恩情。

至于恭敬,则是因为身份地位上的差别。别看两人都是三品幽逸道士,那可是天上地下。

年龄上的差距就不说了,他年长齐玄素十岁。从职务上来看,齐玄素是代次席,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二品太乙道士的门槛,必然能在三十岁之前成为齐真人。要知道,九品之中有两大门槛,一道门槛是五品升四品,这是低品道士与高品道士的区别。另一道门槛就是三品升二品了,是道士与真人的区别。

再有,从前途来看,金阙执事也好,道宫辅理也罢,其实都非正途,虽然是捷径,但上限不高。

道门十分重视基层的履历经验,宰相起于

州部,猛将发于行伍。像齐玄素这种,先在天罡堂,后去帝京道府,接着回紫微堂,再去婆罗洲道府,次席、首席,最后一路做到掌府、掌堂,呈现出玉京和地方交错上升的升迁履历,各道堂、各道府都干一遍,做过整风这样的小事,也参与过大的战事,这才是正途。只有如此升上来的,才能说一句前途无量。

齐玄素的履历透着扎实,快则快矣,却都是实打实的功劳,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考评。

齐玄素升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张家内部眼高于顶的公子哥们也不敢小觑半分,更不好意思说齐玄素是仗了他们张家的势。见齐玄素过来,纷纷让开,又见齐玄素似乎要与董白靖说话,便主动与两人拉开一定距离。

齐玄素对这位连襟的观感并不算差:“堂姐夫,最近可好”

董白靖苦笑一声,欲言又止。

齐玄素随手设下一道禁制:“有难言之隐”

董白靖叹息一声:“也谈不上难言之隐,只是只是自从李命煌的事情后,我和她之间就变得十分尴尬,我这次来玉京,她留在吴州,也多少有些躲出来的意思。”

这话却是有些没头没尾,不过齐玄素还是听懂了,这个“她”自然是指张玉月。

董白靖忽然说道:“我看得出来,她还是没有放下李命煌。”

齐玄素却是不以为然:“没有那么复杂,也没什么放下放不下的。”

董白靖不由一怔。

齐玄素道:“像她这种从小出身于尊贵人家又循规蹈矩长大的女子来说,最容易被这种所谓的坏男人吸引,其实吸引她们的不是坏,而是破坏规矩的刺激感。”

董白靖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齐玄素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齐玄素之所以对岳柳离之流不感兴趣,就是因为他过早地洞悉了某些阴暗面,此时也不介意点拨一下这个可怜的姐夫:“人是有兽性的,而各种道理和规矩则把这种兽性压制束缚了。像她这种从小被规矩束缚着长大的女子,忽然遇到那种不被规矩束缚、充满兽性的男子,沦陷几乎是必然,她们那浅薄的认知根本无法分辨喜欢与刺激的区别,或者说她们根本不想区分,那么她们被征服也就是顺理成章。”

“说得文雅一点,你无法想象这种偏离正轨的刺激对于在优渥安全的花圃中长大的娇花们有多大的吸引力。说得难听些,太平日子过得太多,日子太舒服了,甚至有些乏味,总要找点刺激才行。”

“李命煌拿她当个丫鬟看,让她跪着。你把她当仙女看,你自己跪着。换你处在她的位置上,你觉得谁更像男人”

董白靖初听这番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恼怒,几乎想要拂袖而去,可在恼怒之后,仔细去想,却又觉得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