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当中,蒙鹫在讲课,讲述着军中的兵法。
讲述兵法的时刻,又是要侧重算术。
蒙鹫,昔日为齐国人,后来入秦国,成为秦之大将,在战场上多有征伐,多有建数。
在学宫当君等,还有十几位秦国公室弟子等,讲述着兵法之道。
赵政忽然问道:“老师,长平之战,秦国损耗多少粮草”
蒙鹫笑道:“若是其他人这样询问,臣自然会说不知道,可公子询问,臣却是要回答一二。秦人前期水运为主,秦军运送物资的船队,从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通过渭河、黄河、汾河,可以到达河内绛邑今山西翼城,然后走陆路前往长平。”
“那时秦军一艘运粮船,一艘可运输三百石,渭水黄河可顺流,到了汾河逆流为主,需要拉纤。可即便如此,平均日行五十里,船工大约为十人,只需一个月到达,三百石粮草可达到,二百八十石。”
“长平秦军第一年为二十万,第二年为四十万,第三年为六十万。每日每人食栗米为两斤,第一年损耗一千石栗米,第二年损耗两千万石栗米,第三年损耗四千万栗米,损耗七千万石栗米”
“不只是距离损耗,还需要搭木材用来煮饭,还需要各种蔬菜,肉类等等,更是不可计算。”
“沿路之上,更是出动二百万民夫,有的负责将各县的栗米运输到郡,又是将郡的栗米运输到了咸阳,又是运输到咸阳,还有沿路的损耗等等,更是超过一亿石栗米的损耗。”
“再加上稍后的邯郸之战,秦军要越国太行山,要走大量的陆路,陆路运输粮食比水运粮食损耗更是巨大。还有大量的男丁因为运输粮食,有的耽误春耕,有的耽误了秋收,还有沿路的损耗等等,至少损耗了一亿三千万栗米。即便秦国府库充足,依旧是吃不消”
“邯郸之战后,秦国疲弱很多,与六国交战互有胜负。在稍后秦军东出,兵马不超过二十万,就是因为粮草后继无力,秦人以休养生息为主。”
赵政听着,心神在起伏。
这就是战争,损耗着山海一般的栗米。
战争到了长平那个层次,已经不再是将军智慧的比拼,而是双方国力的比拼,双方栗米的比拼。
若是没有足够的栗米,纵然是廉颇智慧出众,也只能是败北。
又是下意识的将蒙鹫与临武君、信陵君等比较着,比较着各自用兵之长。
赵政问道:“老师,在邯郸的时刻,我曾经遇到信陵君,与其论兵。昔日信陵君救赵的时刻,曾经与秦军交战前夕,十万魏军当中,挑选出有独子的归家,军中父子皆在,父归家。”
“在邯郸城下,与我秦人交战,秦人败绩,秦军兵败,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王龁率军撤向太行山,退到河东郡汾城。信陵君追到河东郡,斩杀两万秦军,只付出六千人的代价。”
“不知老师,比之信陵君如何”
蒙鹫说道:“信陵君用兵胜在奇,我用兵胜在正。用奇我不如信陵君,用兵我不如信陵君。”
赵政点头。
心中仔细思索着。
蒙鹫说道:“为将不能不懂均输,不得不计算粮草运输。今有均输卒:甲县一千二百人,薄塞;乙县一千五百五十人,行道一日;丙县一千二百八十人,行道二日;丁县九百九十人,行道三日;戊县一千七百五十人,行道五日。凡五县,赋输卒一月一千二百人。欲以远近、户率,多少衰出之。问县各几何”
众人听着,开始计算起来。
开始在地上摆动着算筹。
赵政听着,却是感觉有些无聊。
只是随意写画着,说道:“甲县二百二十九人。乙县二百八十六人。丙县二百二十人。戊县二百八十六人。”